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致盲性眼病,許多患者早期就會出現明顯的癥狀,覺得看東西不清楚,發生了扭曲變形。有的患者感到中心視力明顯下降,視野的中央部分總是模模糊糊的,像是有什么東西擋住了似的(如下圖)。
在以往我們沒有什么有效的改善方式,因為那是感光細胞的凋亡,無法被矯正。不過隨著生化醫學的進步,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一種以干細胞培養的視網膜貼片,可以用來治療突然,嚴重視力下降的人群,在臨床實驗中也得到了成效。
未來科學報(futurity)報導,之所以黃斑部細胞會衰亡,是我們哺乳動物演化過程中的一個巨大缺陷,我們眼睛底部的血管并不是在眼睛后方,而是在眼睛底部,與眼底的感光細胞在搶位子。一但眼底出現異常血管,血管就可能把眼睛里的液體(房水)滲入視網膜中央的黃斑區域,就會導致黃斑細胞的剝落。因黃斑部病變造成視力衰退的人口比例占到50%,而且絕大多數發生在已開發國家,這當然是已開發國家的人均壽命高,所以問題特別突顯。
據估計,已開發國家里,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口會遇到黃斑部病變的問題。(圖/shutterstock)
86歲的道格拉斯.瓦特(Douglas Waters)在3年前就發現自己的視力極速衰退,經過醫院檢查,確定是衰老導致的黃斑部病變,他也被告知沒有什么有效的改善方法,然而,醫院詢問他,愿不愿意成為干細胞療法的自愿者,瓦特同意了。
幾個月后,醫生透過手術,在瓦特的眼底植入一片干細胞貼片,希望這些干細胞能自行分化成感光細胞,成為新的、有效的視網膜。結果相當有效,原本在手術前,他的右眼經乎看不到東西,但是在幾個月的復原后,他的視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日常的行動已不成問題,甚至可以閱讀報紙,并且與他的妻子一同整理花園。
除了瓦特之外,另一名60歲出頭的女性患者也接受了這項治療,在手術之后的1年內,她的視力也明顯改善,從原本無法看清環境,到戴老花眼鏡就能閱讀書報,而且每分鐘可讀60到80個字。
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彼德.柯夫瑞(Peter Coffey)博士將臨床試驗結果發表在自然生物雜志上,他說:"這是再生醫學領域的真正進步,成功地年齡性黃斑變性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方法。"
其他研究也表明干細胞治療對視力有積極影響,能夠幫助病人重建視力。在2016年,中美兩國的研究員通過操縱干細胞的蛋白質水平,成功提高了白內障患兒的視力。
最讓人驚喜的是,一個來自美國巴爾的摩的女士雖然已經陷入黑暗長達5年之久,卻也通過將自體骨髓干細胞注入眼部而重建了視力。
干細胞是所有細胞的原型,因為是生技醫學最重視的領域。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后發現,干細胞相當"聰明",當它們身處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自發的改變成附近細胞的功能,因此,當干細胞植入到眼底視網膜時,它就會分化成視網膜感光細胞,也可以變成黃斑部細胞。
據調研統計,Clinicaltrials.gov網站有登記的,全球在研的干細胞治療AMD項目有52項,美國占到了30項,中國有3項。
Clinicaltrials.gov網站可查的開展干細胞治療MD的臨床研究項目
相信隨著各國學者的不斷努力,這一頑疾的攻克也指日可待。希望在未來五年內,這項手術可以變得尋常而且廉價,能夠成為黃斑部病變患者可負擔得起的現成療法。"
—山東源生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