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肝炎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約有3.25億人染有慢性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中國是肝病大國,僅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有1.2億人,在眾多的終末期肝病患者中,每年需要肝臟移植者也有數十萬。據臨床資料顯示,不同原因的慢性肝損害均可導致肝衰竭、肝硬化。近些年來,患上脂肪肝、酒精肝、甲肝、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等肝病的人也越來越多。重癥肝病的背后,是一個又一個痛苦的患者和痛苦的家庭。
肝臟移植治療是重癥肝病的替代治療,是臨床治療的重點和關鍵手段。然而,盡管肝臟移植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近期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由于費用高,供肝源有限,以及術后的免疫排斥,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及高額的醫療費用等限制了其臨床應用,一直以來在臨床治療中也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進展。
近年來,隨著對生物治療研究的不斷深入,隨著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以及對干細胞研究的深入,細胞移植作為一種經濟易行、又無供求限制的新方法,成為肝硬化的治療的新手段,這為終末期肝病,尤其是終末失代償期肝硬化和急性肝衰竭的治療提供了一種全新策略。
早在2000年,日本學者Alison、Theise、Korbling等研究證實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向肝實質細胞分化的潛能,利用干細胞移植手段,將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到病損的肝臟處后,在肝臟微環境的調節下,分化為肝細胞,可參與肝臟結構的修復和重構,改善肝功能。進行肝臟干細胞移植在肝臟疾病治療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全球各界進一步開展了干細胞治療肝病的臨床研究。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率先用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等疾病,取得不錯療效。在我國,解放軍第302醫院、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海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多所醫院開展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重癥肝病的臨床研究。其中,河海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研究人員選取60例肝硬化患者,經肝動脈灌注移植人臍帶干細胞治療,分析移植前后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淋巴細胞百分比以及凝血功能的變化。研究指出,人臍帶干細胞治療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白細胞總數、淋巴細胞百分比及降低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有效緩解患者病情,肝功能顯著改善,這些臨床實驗都進一步證實了干細胞在治療肝硬化方面的巨大作用。
臍帶、胎盤中的間充質干細胞因分化潛力大、來源豐富,取材方便,無倫理爭議,可獲取的細胞數量多,細胞活力強,易于工業化制備,同時自體使用無需配型,無排斥反應等問題,是理想的干細胞來源,已逐漸成為了干細胞治療的主角。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干細胞必將引發一場醫療變革,成為繼藥物、手術后的第三種治療方式,肝病等一系列傳統手段難以治療的疑難雜癥終將被治愈。